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在居家抗疫的特殊時期,為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長沙市各級各類非遺傳承人,以“藝”抗疫,推出了形式多樣的抗疫題材作品和云游系列視頻,彰顯長沙非遺人戰“疫”的情懷與擔當。
由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示館)在官方視頻號和學習強國長沙學習平臺等同步推出的“云游橘子洲頭125號”系列短視頻,以深入淺出的講解形式、生動有趣的畫面呈現,動態展現長沙市非遺館內館藏的菊花石雕作品《四羊方尊》、湘繡雙面全異繡作品《賞荷》等精美展品。
這些短視頻讓廣大市民游客足不出戶也能在線上云參觀、云逛展。通過時下熱門的短視頻形式傳播長沙地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潤民心,讓優秀傳統文化給予人民群眾精神的滋養。
在疫情當下,長沙非遺傳承人心系家國,發揮所長,藝“心”一意,創作諸多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非遺作品。如湘繡雙面全異繡作品《事事平安》,一面主體為飽滿盈實、豐厚圓碩的柿子,另一面是有著“平安之果”美譽的蘋果。其中“柿”與“事”諧音,借畫寓意,借物送福,表達心中對疫情早日退散的期許;另一幅湘繡作品《花開異域同報春》,運用湘繡刺繡手法繡制奮戰在一線的”醫療湘軍護士“形象,展現長沙一線基層醫療者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
剪紙作品《接種疫苗》意在呼吁全民抗擊疫情共筑健康屏障;《志愿紅》則是通過對長沙志愿服務隊伍群體刻畫,表達了長沙人民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的決心;瀏陽小河鄉潭灣紅河客家山歌隊創作的《抗擊疫情享安康》,用客家山歌的演唱方式來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幫助村民樹立正確、科學防疫。
接下來,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繼續以各類線上新媒體平臺為傳播橋梁,推出云游橘子洲頭125號系列“云參觀”和繡生活美育課“云課堂”,在特殊時期,打破疫情隔離屏障,“云上”講好長沙故事;繼續用作品“藝”心抗疫傳遞,傳遞長沙非遺“星”力量。(宋林)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
近日,「中博熱搜榜」2025年第一季度熱門工美非遺類博物館榜單公布,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榮登第11名!「中博熱搜榜」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此次榜單還首次引入“ChatGPT指數”“DeepSeek指數”等AI大數據模型
冬至迎春”長沙非遺體驗日活動在長沙非遺館舉行,中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24名留學生體驗包餃子、捏面人。同時,長沙棕葉編、棕墊制作技藝、核雕制作技藝等非遺也紛紛亮相,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展示與銷售的平臺,讓游客在消費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長沙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