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擴大非遺傳承人的視野,加強青少年兒童對非遺的認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8月17日,浙江武義的大小傳承人們懷揣著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共同前往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之旅。在浙江省級文化特派員石小倩的帶領講解下,武義縣的大小傳承人們參觀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各個展區,深入了解了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豐碩成果。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是中國首座大型區域綜合性非遺館,是展示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窗口,收藏和展示了全省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作品。武義縣的大小傳承人們在這里欣賞傳統手工藝、民間藝術、傳統戲劇等非遺項目的實物展示,還通過多媒體互動體驗、現場沉浸式體驗等形式,直觀感受非遺的獨特韻味。
參觀過程中,小傳承人們被浙江省非遺館內豐富的展覽內容所吸引。從震撼的綠眉毛海船到經典的古戲臺,從精美的細紋刻紙到光彩炫目的首飾龍,每一件非遺展品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傳承人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參觀,他們對非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傳承和發揚這些寶貴文化遺產的決心。令傳承人們格外激動的是,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昆劇團)在浙江省非遺館上演的風華萬代——昆劇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特別深受歡迎。昆劇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人們沉醉在昆劇《南柯記·瑤臺》《寶劍記·夜奔》等經典折子戲的劇情里,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和對角色的深刻詮釋,也讓在場觀眾為之動容。現場觀看演出的傳承人群中,還有不少與昆曲有著很深的淵源。
“能在省非遺館看到這么專業精彩的演出,實在太激動了,我從當地的昆劇團出來后一直擔任藝校老師,這次出來也學習到了很多,我們會將省里的所見所聞帶回武義,加強對藝校學生的培養,讓我們武義昆曲的保護傳承工作向省里看齊。”武義昆曲傳承人范仙蘭說。武義縣文化館館長金東亮表示:“非遺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希望能夠激發年輕一代對非遺的興趣,讓他們成為非遺傳承的新生力量。同時,也希望非遺傳承人能夠通過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讓我們的非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浙江省非遺館供稿)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假期里,河南開封策劃推出了30余項文旅活動,展示北宋民俗,讓廣大游客過足文化癮。今年烏鎮香市在保留蠶仙巡游、蠶花廟會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的同時,還推出了話劇體驗、雅集打卡等游客喜聞樂見的新活動。廣西玉林市玉州區鵬垌村的“三月三”民俗活動上,游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10月26日,江蘇大學求知書院和藝術學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藍染”體驗美育勞育實踐活動。”藝術學院李明珠副教授為同學們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教學。明德”校訓的藍染作品呈現大家眼前。“參與此次藍染活動,我深切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求知書院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