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29日,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這是全國影響廣、規模大、規格高、項目多、品類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記者梳理看到,從2010年至今,非遺博覽會已成功舉辦6屆,特色鮮明,活動豐富,成果豐碩。
6屆博覽會,見證非遺保護傳承與活態發展
非博會自舉辦以來,不斷發展與創新,有效地擴大了非遺傳承人隊伍,提高了非遺傳承人的技藝水平,豐富了非遺品類及項目。
首屆非遺博覽會,以“保護傳承、合理利用”為主題,提供700個標準展位,精選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進行演出,全面展示了我國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演藝資源的保護成果。
第二屆非遺博覽會,侗族大歌舞等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驚艷亮相,突出了生產性保護特色、運河文化特色、海峽兩岸交流特色和齊風魯韻特色。
第三屆非遺博覽會,突出國際文化交流,設置國際項目展示區,邀請了非洲木雕、蒙古國民間手工藝等國際知名文化項目參展,大家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領略到國外文化特色。
第四屆博覽會,借力“互聯網+”模式,首次向社會推出網上信息平臺及資源數據庫;綜合運用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技術,讓市民沉浸式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第五屆博覽會,提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最大程度體現趣味性和參與度,吸引了82萬人次參觀,網絡直播受眾近6000萬人次,網上瀏覽量超過一億人次。被市民、專家認為是歷屆文化類展會中策展水平最高、最有韻味的博覽會。
第六屆博覽會,緊扣新時代發展主題,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展銷結合,線上非遺網店銷量大幅增長,線下參展項目銷售火爆,吸引了義烏文交會等10余家國內知名展會專程前來招展,達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濟南與非博會相互見證、共同成長
濟南與非博會相互見證、共同成長。自2010年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6屆,其中5屆由濟南市承辦,并從第四屆起永久落戶濟南。
濟南對非遺博覽會的積極爭取和精心籌備,體現了這座城市對非遺保護、對文化建設的重視。截至目前,濟南市共有省級非遺項目108項,其中民間文學類項目9項,傳統音樂類項目5項,傳統舞蹈類項目16項,傳統戲劇類項目10項,曲藝類項目7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項目7項,傳統美術類項目14項,傳統技藝類項目29項,傳統醫藥類項目7項,民俗類項目4項。
另外,歷屆展會期間,濟南市秉持展銷結合的方式,定向投放惠民消費券,不僅為市民帶來一場文化盛宴的,也帶動經濟的發展,讓非遺成果在市場中運營、在生活中流轉,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即將舉辦,濟南也將進一步挖掘非遺力量、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快推動博覽會展示成果固定化、常態化,使其更充分、更長久的發揮作用,成為對外宣傳的城市形象、文化濟南建設的亮點。
來源:天下泉城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去了幾趟順德,吐血整理出這篇超詳細兩天一夜的游玩攻略,包含美食攻略、免費景點和住宿以及交通游玩路線,讓最近想去順德游玩的友友們作為參考,超適合情侶和閨蜜周末出行~去順德玩有這一篇就夠啦,最近要出發順德的友友們可以收藏起來啦,關于順德旅游還有
尋美云南”非遺傳承和鄉村女性賦能項目,探索“全鏈條”賦能與“非遺+”等創新模式,支持非遺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女性在更廣闊的非遺舞臺展現文化自信。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