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而品類繁雜的刺繡中,涼山彝繡以其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特性獨樹一幟。作為很多彝族婦女從小就會的手藝,彝繡走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成為涼山非遺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民族符號。近年來,隨著彝繡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彝繡從一種手藝變成了一門工藝,成為西昌文化旅游的一張“名片”。
彝族刺繡是彝族同胞在歷史長河中傳承先輩文化的一種形式。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被譽為“穿在身上的歷史”。2008年6月7日,彝族刺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西昌,大大小小的手工彝族服飾商鋪、企業琳瑯滿目,而讓這些彝族服飾光芒四射的正是一針一線繡在衣服領口、袖口、胸前處的彝族刺繡。作為州級彝繡非遺項目傳承人的米色莫子洛,從小在母親的傳授下,習得一手彝繡好手藝。
40多年的傳承,米色莫子洛早已將彝繡視為生命,致力于彝繡的傳承和彝繡文化衍生品的研發利用。如今,米色莫子洛成立的涼山古夷彝秀服飾企業成功創建成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體驗基地。
一塊塊普通的布料,一根根普通的彩線,經過米色莫子洛的巧手打造后便成了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彝繡作品。在她的企業里,隨處可見色彩艷麗、造型獨特的彝族刺繡。近年來,乘著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東風,米色莫子洛將彝繡變成一個個行走的“文創產品”,手提包、飾品、時尚服飾...…一個個兼具民族特色和時尚氣息的生活用品,實現了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和開發利用。
彝族刺繡以紅、黃、黑為三大原色,色彩濃烈。每一個圖案都有著特殊的寓意,一針一線都飽含著彝族人民對圖騰的崇拜。在彝族聚居地區,很多婦女從小就會這門手藝。正因如此,近年來,彝繡也成為不少大山里的“繡娘”脫貧致富、實現增收的重要途徑。
以布為紙、以針做筆、以線當墨,在彝繡非遺傳承人的帶動下,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眾多繡娘們用雙手繡出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
在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今天,彝繡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涼山彝繡還走進了北京時裝周秀場,大放異彩。
記者/鄧世榮廖瑾麟
素材來源|西昌發布
綜合整理|五彩涼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
若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國慶自駕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A線路(一)
國慶自駕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A線路(二)
國慶自駕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A線路(三)
國慶自駕從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B線路(一)
國慶自駕從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B線路(二)
國慶自駕從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B線路(三)
走,九月到瀘沽湖尋秋意
為什么一定要去一次馬湖?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我們
上一篇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