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助力鄉村振興

        資迅| 2024-01-28| 0

        原標題:非遺傳承助力鄉村振興

        非遺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在推進鄉村人才、產業、文化振興及完善鄉村治理等方面,如何發揮鄉村非遺的作用,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請您與我們共同思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是中華民族在追求美好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財富。非遺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因此,必須充分發揮非遺傳承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非遺發源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是人們世代傳承的知識、技藝、民俗、藝術和精神等的優秀代表。歷史上鄉村非遺曾為村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量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鄉村非遺傳承也面臨后繼乏人的巨大挑戰,許多傳承人陷入傳承非遺與求生存發展的矛盾中,自信心受到很大沖擊。

        21世紀初,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國家推動實施的非遺保護,改變了人們對非遺傳承的片面認識,重新激發了傳承人傳承非遺的積極性,改善了鄉村非遺的生態環境。但是,經過長期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鄉村人口空心化、老齡化現象仍然十分嚴重,鄉村非遺和經濟社會都有待轉型發展。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以非遺傳承人帶動鄉村人才振興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指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是指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經文化和旅游部認定的傳承人”。我國各級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認定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各自領域、區域有較大影響,是非遺傳承人中的杰出代表。

        在傳統鄉村社會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就是德高望重的鄉村“能人”,包括耆老、匠人、醫生、教師等村民心目中的“文化人”,他們掌握了傳統鄉村社會發展所必需的知識、技藝、禮儀等,是鄉村年輕人崇拜和學習的典范,是他們人生路上的領路人。他們通過傳授各種知識、技藝、民俗、藝術等非遺,培養鄉村接班人,傳承鄉村優秀文化,維護和延續鄉村共同體。

        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鄉村非遺傳承人所掌握的知識、技藝、民俗禮儀和藝術難以應對現實挑戰,他們也就難以繼續引領和培訓鄉村年輕人,甚至在現代知識、技術方面不得不接受年輕人的反哺,導致他們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不斷下降,自信心也受到極大挫傷。另一方面,隨著非遺保護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非遺傳承人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權威性和影響力也隨之提升,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年輕人對非遺傳承人的認識,加上城市化和現代化帶來的各種城市病、生活問題讓一些年輕人對鄉村生活有了新的想象和向往,致使城市人才向鄉村回流,為鄉村非遺人才培養創造了條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鄉村非遺傳承人與村中年輕人的關系,將是一種新型的亦師亦友關系:一方面,作為傳統鄉村能人,他們被政府部門認定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而在鄉村能人基礎上被賦予了新的身份、新的使命,其權威性和影響力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鄉村年輕人不再一味逃離鄉村,而是對鄉村及其非遺有了重新的認識,他們用從城市中學習到的現代知識和技藝去重新理解家鄉的非遺,與家鄉的非遺傳承人建立了新型的師徒關系,他們的加入使得家鄉非遺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即為現代化鄉村生產、生活、民俗文化服務,成為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非遺。

        重慶市黔江區石雞坨土陶非遺傳承基地,石雞坨土陶技藝傳承人在檢查陶坯

        所以,鄉村非遺傳承人是鄉村社會的杰出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匯聚和培養人才的作用,這種作用的發揮既取決于鄉村非遺傳承人在非遺保護中的自我更新、自我發展、自我蛻變,也取決于鄉村年輕人對家鄉非遺重新認知和傳承的努力。鄉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引領和培養年輕人,是解決鄉村人口空心化、老齡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鄉村非遺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正因為如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挖掘培養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通過設立名師工作室、大師傳習所等,傳承發展傳統技藝”。

        以非遺“雙創”促進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和非遺傳承的關鍵在“聚人氣”,“聚人氣”的關鍵在于“產業旺”,“產業旺”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實施非遺“雙創”。

        鄉村非遺產生于且服務于鄉村產業發展。傳統鄉村產業以第一產業農業為主,以第二產業手工制造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為輔。鄉村非遺本質上是在鄉村產業實踐中產生的知識、技藝等,如種植、漁獵、工具制作、房屋建筑、食品制作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藝以及與之相關的民間藝術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在延續和發展鄉村傳統產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現代科技和工具在鄉村產業中的廣泛運用,傳統鄉村產業形態和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一產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人力和時間投入顯著縮短,部分鄉村富余勞動力轉向鄉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更多的則轉入城市從事工業、商業或服務業。加之我國長期實行以農村補城市的發展模式,在推動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拉大了城鄉差距,鄉村產業受鄉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也面臨被抽空的危險。相當部分鄉村產業主要依靠少數無法外出務工的老齡農民來維持,與傳統鄉村產業相關的非遺也面臨難以延續的風險。

        非遺“雙創”就是根據時代發展,對非遺內容、形式或功能進行改造和創新,以更好地服務現實生產或生活。鄉村非遺“雙創”,既是鄉村非遺自我傳承發展的內在要求,不創新就無法傳承,又是非遺服務鄉村產業創新發展的需要。鄉村產業只有自身發展了,非遺才能為其提供服務。

        安徽肥西縣村民通過網絡直播表演當地非遺文化項目蓮湘舞,助推鄉村旅游

        非遺“雙創”對鄉村產業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鄉村現代產業是在鄉村傳統產業基礎上形成的,傳統產業的知識、技藝性非遺在現代產業中仍然有借鑒和參考價值,尤其是經過“雙創”的知識、技藝性非遺對現代產業的促進作用更為突出;二是在鄉村產業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鄉村非遺,一經確認后,它本身就是一種獨立的鄉村產業資源和生產力要素,對它IP的利用和開發,就是鄉村產業結構的一種新業態,而這個新產業因為以鄉村前工業時代的生產生活為基礎,往往成為人們對現代化批判的一種形式而被年輕人追捧,從而因成為鏈接城鄉消費的一種紐帶而繁榮發展;三是非遺“雙創”,為鄉村產業振興營造了良好氛圍,它會增強鄉村產業產品的文化屬性、品牌效應和對外輻射能力,進而增強非遺傳承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積極主動性,同時吸引更多外來者參與鄉村產業的發展,從而起到匯聚人氣、激活創新力的作用。

        以非遺品牌助力文化振興

        非遺既是硬實力,即人才、知識、技藝等生產力的構成要素,又是軟實力,即人的情感、精神追求的體現。經過歷史篩選傳承下來的非遺,本身就是人們心目中的“老字號”和文化認同的符號。

        當鄉村非遺成為各級政府公布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后,它們的品牌更亮,傳播得更遠,在鄉村和外界的影響就更大。這些鄉村非遺的品牌,一方面會轉化為經濟IP,為鄉村經濟發展增添光彩;另一方面則成為農民傳承、體驗的文化實踐,是他們日常消費的文化服務,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改進和提升鄉村公共文化供給能力,為群眾提供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也是增強文化共同體的基礎。

        共同體概念是德國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來的,他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體與社會》中指出,共同體是比社會更為理想的群體關系類型。滕尼斯的共同體是一種前工業時代的概念,是導源于人的本質意志的,以血緣、地緣和文化等為紐帶的人類結合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共同體概念幾經變化,已成為具有地域性社會組織、共同情感和互動關系等特征的更為廣泛的概念。鄉村社會的村落、宗族、信仰圈往往會形成不同的共同體,鄉村非遺是這些共同體得以維持的一個重要紐帶。

        以非遺智慧帶動鄉村治理

        非遺的智慧,表現在人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理念、經驗和方法上。在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中,鄉村形成了許多體現天人合一、敬畏自然、愛護環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世代傳承。在今天,這些非遺智慧對于鄉村治理,對于建設生態文明,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可持續發展等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鄉村治理是鄉村多元主體依據法律、法規以及鄉村共同體的規范、公約、約定等,通過協商談判、協調互動、協同行動等對涉及鄉村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增強凝聚力,增進成員社會福利,推進鄉村發展進步的過程。鄉村治理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鄉村歷史文化教育,離不開鄉村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保護和傳承鄉村非遺的過程,本身就是鄉村治理的要求和內容的體現。

        鄉村非遺也是鄉村治理方式的反映,鄉村治理方式都是通過鄉村非遺表現或體現出來的,如與宗族、信俗、生產、娛樂等相關的非遺,是鄉村社會組織傳承和發展的基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上的樂舞表演

        鄉村非遺共同體的確認、保護及其利用,是鄉村自我治理的重要內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非遺概念和非遺保護九大措施,都是主要依靠共同體來發揮作用的?!侗Wo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認為非遺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其中“社區”即為非遺共同體,與滕尼斯所講的傳統社會共同體有內在的關系,是特定群體的血緣、地緣、業緣、族緣等關系的反映,非遺是共同體存續的重要文化符號。

        總之,只有真正把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堅持兩手抓,才能真正實現二者的共生共贏。

        原載《群言》2022年第10期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更多精彩文章

        《群言》2022年第12期目錄

        《群言》2022年第10期目錄

        斯姝華: 雄安新區“舊農民”的生存之道

        張志捷: 閩東扶貧記:民盟與八斗村的不解情緣

        張永誼: 再建鄉村文化

        錢念孫: 鄉賢文化為什么與我們漸行漸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小學綜合實踐《家鄉的民間藝術》優質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家鄉的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表演:學生分組進行傳統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演: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舞蹈,欣賞并進行互動。分享心得:學生分享繪畫過程和心得體會,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學生的聽音

        資迅 66 2025-08-03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什么元素?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資迅 136 2025-08-02

        非遺文化展廳設計案例推薦:如何用AI快速打造驚艷logo?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新,更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釉掝}: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

        資迅 69 2025-08-01

        走進泉州非遺館,領略歷史浪漫,感受非遺魅力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資迅 109 2025-07-31

        非遺創新與AI設計完美融合,簡單AI助力打造專屬非遺logo!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

        資迅 137 2025-07-30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内射少妇一区27P|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蜜桃无码AV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 一区 在线|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亲子乱av一区区三区40岁|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手机|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鲁丝丝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久久人妻av一区二区软件|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搜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 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华液一区二区区别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