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在江蘇,“看得見、嘗得到、能體驗、可帶走”的非遺嘉年華拉開帷幕,將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展示展銷結合、多方協作聯動,不斷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路徑,貼近年輕群體。
“趕上這波直播了,我剛才叫‘親友們’直接去‘小黃車’拍這個產品。以前全部是線下銷售,現在基本上都是在線上成交。我的直播間月銷售額能有十多萬元?!闭f這話的是“趙氏琴坊”第十三代傳人、趙氏二胡技藝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趙軍。在“水韻江蘇·非遺購物節”鎮江活動現場,趙軍不僅自己在直播間給粉絲講解手工二胡制作工藝,還邀請了專業老師為粉絲“試琴”。目前,他在抖音、快手等6個直播平臺的粉絲達二十多萬,還有美國、日本、加拿大的一些國外二胡愛好者聯系購買。
已經連續登場3年的非遺購物節,今年時間拉長,從6月持續到12月。購物節不僅是幫助廣大非遺傳承人特別是非遺工坊克服疫情影響,拓寬銷售渠道;更有利于通過市場銷售來檢驗非遺作品和產品,了解年輕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錢鋼介紹,“根據以往非遺購物節情況來分析為“絕活”注入青春活力,江蘇交出非遺活化利用精彩答卷,消費者最喜歡的‘非遺’主要是食品、家居、服裝類非遺貨品,這三類的銷售量接近60%。疫情期間,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激發了消費者對非遺的興趣,也激活了消費市場,促進了非遺相關企業的生產,引導游客來江蘇‘購好物’帶動旅游業的恢復發展,構建良性循環的非遺傳承發展新業態。”
在非遺活化利用的道路上,越來越多青年人的加入,讓傳統“非遺”被賦予當代審美內涵,重回生活。比如85后“海歸”吳澄,她是常州亂針繡第四代傳承人。
在吳澄看來,當代匠人在守住初心的同時,更肩負著傳播、推廣非遺文化的責任。因此,她會定期在工作室開設免費的亂針繡體驗課,去學校、企業送課上門,她的亂針繡“云課程”更是一上線就獲得追捧。吳澄坦言:“我希望傳統的工藝,能夠通過年輕人的方式去傳播它,特別是通過一些更新的想法和載體,和年輕人嫁接在一起,讓大家了解工藝流程是什么樣的。今后大家對工藝會更加感興趣,不是單純地看到的一件商品。”
“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是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的一項創新工作,指在保護傳承非遺資源基礎上突破時間、空間、形式限制,在景區各環節植入非遺展陳、展示、展演等活動,讓游客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遺活態魅力。“沉浸”在非遺情境中的游客,感受無處不在的非遺之美、非遺之韻,讓旅游更有詩意。鹽城市建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顧星群告訴記者:“我們用各種方式,比如說展板或者節目的形式,進到學校、進到社區,向廣大市民進行知識宣傳。然后結合我們‘建湖有戲’這樣一個城市品牌,把非遺項目融入到文旅當中,走進特色小鎮,還有旅游景點,向更多的人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p>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
近日,「中博熱搜榜」2025年第一季度熱門工美非遺類博物館榜單公布,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榮登第11名!「中博熱搜榜」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此次榜單還首次引入“ChatGPT指數”“DeepSeek指數”等AI大數據模型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