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2月13日鹽城訊 連日來,鹽城市射陽縣黃沙港鎮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載體功能,揚長傳承非遺文化資源優勢,結合漁港文化實際,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淮劇、剪紙、農民畫等傳統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讓傳統非遺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升華。
淮劇傳承進校園。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開展“讓非遺淮劇在傳承中綻放”主題活動射陽縣黃沙港鎮:傳承非遺文化 童心逐夢新漁都,讓同學們體驗淮劇魅力、傳承非遺文化。在射陽縣淮劇團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見到了原創劇本、經典劇照、視聽資料、舞臺模型、服裝道具等淮劇相關藏品。通過老師詳細地講解,同學們對淮劇的歷史文化、藝術成就有了全面直觀的認識。
剪紙文化潤童心。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鎮婦聯和復興少年宮聯合開展“巧手剪紙傳非遺傳統文化潤童心”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活動中,剪紙老師詳細地講解什么是剪紙、剪紙的產生、常見的吉祥圖案、基本裝飾紋樣、折剪樣式等內容,展示了一批精美的紋樣。在老師和志愿者的幫助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了許多圖案靈動、富有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通過開展此次活動,讓青少年感受到剪紙藝術的文化底蘊,體驗到剪紙藝術的魅力,激發傳承剪紙藝術的熱情,增強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自信。
雅俗共賞農民畫。該鎮洋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建的農民畫創作基地,由省級非遺農民畫傳人、射陽首屆文化工匠成廣東擔綱組建。成廣東創作的《“蓮”花盛開小康村》農民畫,參加了全國廉政農民畫巡回展,并多次獲得全國農民畫創作大獎。洋中農民畫創作基地先后為該鎮黨員冬訓專門開設培訓班,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農民畫表達出來,讓群眾喜聞樂見。特別是創作基地利用學生假日期間,多次舉辦少年兒童農民畫創作學習培訓專場,參加培訓的小學員有100多名。今年十歲的小學員成宇博,在參加喜迎二十大“兒童友好、幸福鹽城”主題童畫大賽中榮獲小學組一等獎。(楊向東 王榮 于慶嫵 錢冬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家鄉的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表演:學生分組進行傳統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演: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舞蹈,欣賞并進行互動。分享心得:學生分享繪畫過程和心得體會,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學生的聽音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新,更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互動話題: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