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臨滄市趕馬調、佤族民歌、打陀螺等19項非遺項目入選,涵蓋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體育等10個類別,占全省入選項目數量的十分之一。至此,全市的省級非遺項目增加到45項。
據了解,臨滄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不斷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目前全市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5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43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54項,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30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10項,縣級代表性傳承人595人。全市共有省級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5個,市級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11個。
永德趕馬調源于民歌中的山歌,趕馬人為了緩解單調和困倦,他們放聲歌唱,抒發對親人、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和行程中的見聞感受。演唱者往往是現編現唱,見景唱景,見物唱物,不用做任何準備,通俗易懂。
佤族民歌是佤族表達傳統生活情感的一種特殊語言,是佤族傳統日常生活中社會交往的重要事象,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傳遞著佤族內部的自我意識記憶,充分體現了歷史進程中佤族社會風貌的具象變化。
演唱形式有獨唱、領唱、合唱、齊唱、女聲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輪唱等。其中領唱即興性較強,和唱則相對固定。凡喜慶和娛樂時就配以簡單的舞蹈動作和打擊樂伴奏。唱詞喜歡用比喻手法和既興發揮,一般為四言句、五言句和七言句。主要通過拜師傳承以及靠口碑相傳的兩種形式來傳承。
傣族緊那羅舞一直都是南傳上座部佛教流傳地區節日祭典里的重要禮儀。早在土司時代,孟定每逢有重要的佛教法事,或是祭寨神,開門節,或是為逝者超度亡靈,都有緊那羅舞的表演。
傣族女創拳是流傳在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的傳統體育項目,因由一名女子首創,故叫傣族女創拳。
因在第六代傳承人階恩賽的傳承下發揚光大,也叫“淶階恩賽·女創拳”。傣族女創拳是歷代孟定土司練兵拳法,主要以擒拿為主,有固定的“出虛拳”、“反身還擊”、“收拍腿”等拳法。在“四門”、“八望”的基礎拳法上還延伸了“四門吸腿防御”“八望吸腿防御”、“四門跪式拳”、“八望跪式拳”、“四門傣刀”、“八望傣刀”、“四門傣棍”、“八望傣棍”、“火花拳”等套路。該拳法不外傳,只在原孟定土司所在地的孟定下城收徒傳藝,不到外寨去傳授。
在過去幾百年間,南美拉祜族始終人依托就地取材的原則,用“木、竹、茅草、藤篾”等原生態的建筑材料,以一把砍刀、一尺竹竿和人體的“指、掌、臂”為加工與度量工具,在“半年備材,一日建房”“七竹八木,月虧取樹”“男取樹,女取茅”等營造禮俗和“厄莎-摩巴-匠人”等級秩序下形成了完整、有序的營造流程。
俐侎語桑沼哩意為“在雞腳果樹下有溫泉的地方洗澡”。據考查,自清朝年間開始,每逢農歷二月十五當地彝族俐侎人都會在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農閑時節,自發組織來到有溫泉的地方洗澡,希望能祛病強身,祈求來年好運。期間,俐侎人身著盛裝,載歌載舞,談情說愛,進行商品交易,久而久之并行成了俐侎人最特別的節日——桑沼哩節。
磨盤陀螺因外形與農村傳統磨面的石磨相似而得名,主要流傳于當地的德昂族、苗族、佤族、傣族、彝族、漢族群眾中。
磨盤陀螺的技法分為旋放陀螺、打陀螺、抬陀螺、救陀螺四個步驟。比賽時,首先是守方旋放陀螺,用陀螺線繞于陀螺外圍,手拿鞭桿,將陀螺拋出后順勢抽出陀螺線,使之帶動陀螺著地旋轉,然后由攻方對守方陀螺進行攻打,以雙方陀螺旋轉時間長短決定勝負,俗稱“熬油”。“熬油”時間較長,短則幾十分鐘,長則1個小時左右,要經過抬陀螺、救陀螺的過程,雙方負責抬陀螺的選手將旋轉的陀螺用一根竹片抬起,放置到一個更易于陀螺旋轉的地方,然后由救陀手用雞毛蘸上香油,刷在陀螺底部,加以潤滑,同時根據陀螺旋轉的情況不斷進行修正,幫助延長旋轉時間,最后以陀螺旋轉時間長的一方為勝。打陀螺主要通過社會傳承的方式進行傳承。
臨翔區中山竹編最早流傳于肖家寨,肖家寨主要編織糞箕和筲箕兩種器型,編織方法也是最簡單的一挑一編法。
使用工具也只有單一的一把家用砍刀。如今,中山竹編得以發展,使用工具也開始專業化,主要工具有:篾尺、篾刀、劍門、刮刀、手鉆、篾鍬、手鋸等。
佤族飲食”告別甕”就是俗語佤王宴。佤王宴是佤族流傳了3000年的傳統習俗。每逢佤族的傳統節日,如新米節,司崗里狂歡節等重大節日,佤族村寨都會烹制美味佳肴,擺到村寨寬敞的場地設宴享用,宴請遠方尊貴客人。
舉辦佤王宴時,佤族山寨里的男女老幼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村村寨寨殺雞宰鴨,鞭炮聲、打歌狂歡。佤王坐立在桌佤王宴的頂端一頭,在佤王兩旁是佤王宴請的尊貴客人。至尊佤王宴是佤王用來招待部落首領、民族英雄、異族使節及尊貴嘉賓的王府盛宴。
各道特色菜色香味美、香脆可口、油而不膩。葷素、生熟、進補營養搭配合理,食后強身健體,充分體現了我國飲食文化“醫食同源”的道理。佤王宴食譜全部采用佤山上等佳肴雞肉爛飯以及牛肉、牛排、牛肚、牛干巴、豬排、雞肉、“舂抓”、苦葉子或苦果湯、青菜或白菜湯、涼拌野菜等。傳:告別甕
佤族的酒歌不僅跟喝酒有關,大多跟勞作有關。佤族的水酒是佤族自釀酒,佤語叫“布萊榮佤”,它是用小紅米等原料釀制而成的。
張耀輝 賀楚楚文/圖
編輯:羅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
近日,「中博熱搜榜」2025年第一季度熱門工美非遺類博物館榜單公布,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榮登第11名!「中博熱搜榜」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此次榜單還首次引入“ChatGPT指數”“DeepSeek指數”等AI大數據模型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