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強國復興有我 傳承非遺文化」向陽鄉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強國復興有我 傳承非遺文化
為傳承和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廣大師生創設優良的人文環境與和諧的發展氛圍,2022年12月14日下午,南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榮昌老師,走進巷雅小學、向陽中心幼兒園開展了 “強國復興有我 傳承非遺文化——《五臺樂山傳說》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教室里,吳榮昌老師舉著一本帶有五臺畫冊的書籍,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同向陽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講述起五臺樂山的傳說故事。
講
座
現
場
到了巷雅小學,吳榮昌老師結合在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從五臺樂山傳說到泉郡昭惠祖廟與第一代海神通遠王,再到千年古官石道趕考路,將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相結合,內容豐富,引人入勝,層次清晰,環環相扣,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專注入神。
寓教于樂 傳承非遺文化
本次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增強了師生對向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豪感、榮譽感,培養學生對當地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好的傳承、弘揚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化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進一步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下一步,向陽鄉將以更豐富的形式繼續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以學校為紐帶,開展非遺知識和傳統文化的普及,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中來,傳承文脈,守護民族精神家園,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編輯:洪雅瓊、林祥貴、施新麗
一審:雷進榮
二審:葉蘋蘋
三審:陳永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文山州非遺展示《匠人匠心》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兩集播出節目:匠人·匠心(126)播出節目:匠人·匠心(126)厚實的火草被,精美的水竹花傘,奇巧的文山根雕,不僅是滇東南百姓記錄生活變遷的方式,也是他們對文化藝術的執著追求,在言傳身教中
西雙版納是一個充滿驚喜和美景的旅游勝地一定值得您親自去探索。到昆明旅游必游之地有很多,從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美食到民族文化,昆明擁有諸多景點和體驗。到西雙版納旅游必去景點到西雙版納旅游必去景點西雙版納旅游景點豐富多彩,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
傳承300多年的“王貴武”龍燈,由傳統武術棍法和舞龍技藝相結合,是當地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百獅齊舞迎新春,在河南漯河,一場非遺表演“九獅飛天”熱鬧上演。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