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是中國第16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恰逢五月初五端午佳節,一場以“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為主題的成都市非遺主場活動在成都音樂坊隆重啟幕。
此次活動策劃了“中華節?天府情?幸福城”三大版塊12項活動,內容豐富,好戲連臺。成都市文廣旅局傾力打造的成都市非遺公共品牌—“成都手作”也精彩亮相,并圍繞非遺保護的“人民性”,在“幸福城”板塊下創新策劃舉辦了“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2021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都非遺線下展銷活動”。
以品牌名義,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此次活動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成都市教育局、武侯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在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央美術學院駐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的支持下,“成都手作”品牌精彩亮相,并以質樸、親民的展銷、體驗方式,讓民眾零距離欣賞非遺、感知非遺、體驗非遺。
現場市民表示有了“成都手作”品牌的牽線搭橋,讓非遺變得立體、生動起來,不再只是博物館的藏品那般遙不可及,參與體驗的朋友也紛紛表示對手工技藝充滿濃厚興趣。
非遺體驗的是非遺技藝背后的歷史、文化和智慧,堅持初心、守護技藝的非遺匠人才是當代年輕人的榜樣,學習非遺,除了學習技藝本身,也是學習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堅強的品質與責任,更是學習中國人民獨特的智慧與審美。“成都手作”就是期望以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傳遞正能量,讓年輕人通過非遺的學習、繼承,鍛造堅強的意志,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以現代模式,助力非遺創新發展
“成都手作”品牌的打造已列入成都市文化旅游十四五規劃,得到了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央美術學院駐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品牌運營由四川省老伙計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老伙計執行總監李林表示,為保證線下展銷活動的順利進行,“成都手作”品牌已經默默蓄能,品牌擁有完善的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
“成都手作”立足傳承中華文明和弘揚天府文化,聚合成都有歷史深度、文化厚度、城市溫度的優秀傳統工藝類項目,以跨界融合理念創新產品,營造線上線下消費體驗場景,全面開啟“品牌+項目+傳承人+產品+旅游+互聯網”的文旅農商融合模式。
“成都手作”立足品牌賦能產品思路,全新策劃推廣項目品牌、傳承人品牌、產品品牌,著力塑造“一物一人一精神”的品牌核心價值,讓“市場檢驗產品,消費傳承技藝”,不斷拓展消費終端,激發傳統工藝傳承活力、推動傳統工藝產業升級、促進傳承人增收,實現傳統工藝傳承創新發展。
“成都手作”立足成都,面向四川,放眼全國,將以統一品牌策劃、形象識別、品牌包裝、產品管理、產品研發、服務標準的辨識體系,服務于傳統工藝企業及傳承人,打造成都非遺公共品牌,塑造成都文旅形象名片。讓璀璨的、帶著成都歷史文化印記的優秀傳統手工作品走向世界。
此次非遺線下展銷活動,吹響了“成都手作”品牌出征市場的號角,集結了凝聚千年天府文化和川人智慧的蜀錦織造技藝、成都漆藝、瓷胎竹編、銅壺整體冷鍛制作技藝、成都木版水印技藝、周家刀鍛制技藝、彭州白瓷燒制技藝、鋦瓷技藝、新津繩編、蒲江柴窯燒制技藝、青白江泥塑、青城傳統制茶技藝、文井江枇杷茶制作技藝、溫江滴窩油釀造技藝、老伙記禽蛋傳統腌制技藝、軍屯鍋魁制作技藝、清流板鴨傳統制作技藝、甘食記肥腸粉制作技藝、賴湯圓傳統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和產品,還有成都面人、糖畫、剪紙、風箏、油紙傘等現場體驗,此次“成都手作”品牌引領30余個非遺項目參與本次活動。
為非遺傳承人提供展示技藝、傳播技藝、增加收益的渠道,為消費者提供欣賞非遺、了解非遺、走進非遺、購買非遺產品的平臺,“成都手作”作為成都市非遺公共品牌的價值和意義得以充分體現。為期三天的展銷活動,吸引10余萬人到場參展,上千網友參與直播互動,線上線下共計創造近百萬的非遺產品銷售收益,活動的熱度與業績都充分肯定了成都非遺的魅力和實力!
在此之前,為了全方位服務非遺、宣傳非遺,“成都手作”已打通線上線下渠道促進企業跨界發展,線上入駐淘寶等主流電商平臺開設“成都手作非遺特產館”,讓成都非遺走出去;線下建設成都手作非遺體驗(東門市井)街區,用于展示體驗,組織策劃多場非遺活動,讓成都非遺走近生活;開通小視頻、快手、微信短視頻、新浪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傳播成都非遺的聲音……
此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成都手作”將帶著保護和傳承非遺的目標,以現代的、創新的、前沿的視角帶領曾經輝煌的成都非遺再出發,踏上新的征程!(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供圖)
責編:閆宇航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