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你了解了多少呢?你知道我國為何如此大力度的保護和傳承非遺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
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因此,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社會共同重視是基礎。然而,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現代化,人們對于新興事物過于喜愛與追捧,導致我國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使人堪憂。
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規范化,我國設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的精神和相關規定,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在國家的支持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能得到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推廣、保護與傳承的工作也更易展開。
國家級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以羅浮山百草油為例
保護非遺,最根本的是保護傳承實踐、保護傳承能力、保護傳承環境,讓非遺“活態傳承”。而判斷一個非遺項目是否得到有效保護,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實踐活動是否持續并富有活力;基本實踐方式,如手工技藝之于某些傳統工藝項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內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揚;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的實踐、傳承及再創造權利是否得到尊重;傳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擴大。
2011年入選國務院頒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在保護與傳承上無疑是較為成功的。
羅浮山百草油的文化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由東晉道教學家、醫學家葛洪創制,在嶺南地區廣為人知,代代相傳。在歷史的長河中,羅浮山百草油的制作技藝傳承幾經波折,甚至差點在抗日戰爭中被日軍奪取,但憑借著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承人的不息奮斗,羅浮山百草油傳承至今,并在第六代傳承人陳新泉和廖志鐘的手上,結合了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在2012年,為了將羅浮山百草油的制作技藝繼續傳承下去,陳新泉、廖志鐘在羅浮山國藥舉辦了羅浮山百草油收徒儀式,以此培養著羅浮山百草油第七代傳承人。
如今,為響應 “一帶一路”的號召,羅浮山百草油已走出國門,遠銷海外,向全世界展現了中華中醫藥的魅力。
由此可見,在國家和政府的扶持下,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在保護與傳承上做到了極大的成功,為將我國特色中醫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貢獻了一份力量。
非物質文化遺產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傳承,是聯系過去與未來的一個特殊橋梁,我們必須要重視并保護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我們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向全球,發揚光大。
上一篇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