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文化 | 泗洪?梅花舞獅
梅花舞獅,也稱梅花獅子舞。
梅花舞獅是活躍于泗洪縣梅花鎮及周邊地區乃至蘇北一帶傳統的民間舞蹈。
梅花鎮位于泗洪縣城北郊14公里處,東與金鎖鎮接壤,北鄰歸仁鎮,西與安徽泗縣劉圩鎮為鄰。據《泗洪縣志》記載:梅花鎮原名梅花鄉,因境內有九座梅花山,鄉境有梅花而得名。該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
梅花舞獅源于山東張姓人的傳藝。清道光26年(1846年),梅花趙莊許立三,考進了武舉,被人一直稱為許三老爺。許三老爺身邊有個山東籍的貼身隨從,姓張,十分擅長舞獅。許三老爺中舉后,就讓他在梅花山下舞獅傳藝,期間他收了不少徒弟,一時舞獅的技藝得到迅速傳播。
一百多年來,經歷歷代師徒傳承、家族傳承,在舞獅人的創新完善下,梅花舞獅的動作、內容得到豐富,除了有翻騰、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動作,還形成了三種組合表演和走梅花樁、躥桌子、踩滾球、前后空翻、360度擰彎等高難度驚險動作套路。梅花舞獅有著外形夸張、形象逼真、神態憨態可掬、動作高超驚險等特征。
梅花舞獅在當地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尤其在新的歷史時期,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文明建設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梅花舞獅的表演,不論是單獅、雙獅,還是四獅表演,其動作和諧有趣,同時表現出較高的技藝,舞獅活動已成為人們重大節日不可或缺的活動,能夠愉悅人們的身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梅花舞獅雖由外地傳遞而來,但它的歷史悠久,已被當地人所認可,成為泗洪當地民間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表達了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對研究泗洪當地民間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END
審核: 劉寶石
審稿: 孫小敏
編輯: 郭 瑤
轉自:濕地之都水韻泗洪。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請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下一篇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家鄉的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表演:學生分組進行傳統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演: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舞蹈,欣賞并進行互動。分享心得:學生分享繪畫過程和心得體會,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學生的聽音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新,更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互動話題: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