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區教委消息,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名單日前出爐,梁平區禮讓初中、蟠龍鎮小榜上有名。
梁平區是漢族地區國家級非遺項目最多的區縣,它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非遺文化底蘊濃厚,全區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90項,其中包括梁山燈戲、梁平竹簾、梁平木版年畫、梁平癩子鑼鼓、梁平抬兒調等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禮讓草把龍、梁平土法造紙技藝、銅樂鍛造技藝等21項市級非遺項目。
▲梁山燈戲
▲梁平竹簾
▲梁平木版年畫
特色發展非遺文化,讓非遺走進校園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結合學校區域實際,特色發展非遺文化,梁平區教委積極探索適應教育新要求的教育模式,支持引導“學非遺、用非遺、秀非遺”在梁平校園生根發芽,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傳承體驗中心進行實地體驗與研學等;并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全區各學校,現場展示傳統技藝,與學生進行互動體驗,“一出一進”讓非遺進校園的腳步走得更加扎實。
梁平區教委體衛藝科科長張興紅在采訪中表示:“我區依托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大力改進教學方法,將非遺扎根校園,建立了梁山燈戲、木版年畫、梁平竹簾、癩子鑼鼓、抬兒調、草把龍等非遺傳承學校。做好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性保護和傳承人培訓工作,也提高了中小生的藝術素質、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梁平區教委體衛藝科科長張興紅
培育非遺傳承基地,開辟傳承之路
為更好地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梁平區不僅落實課程、豐富社團、以賽促練,還借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梁平竹簾、木版年畫、梁山燈戲等非遺文化進校園工程,培育命名禮讓初中(草把龍)、蟠龍鎮小(抬兒調)、來寶小學(癩子鑼鼓)等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驗基地,為課程改革、立德樹人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為學生實現合作、探究、創新學習搭建起寬廣的活動舞臺。
▲禮讓初中非遺傳承隊表演梁平癩子鑼鼓
▲蟠龍鎮小同學表演梁平抬兒調《陸游巧過蟠龍河》
▲禮讓初中草把龍
近年來,梁平區5所學校創建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實驗小學“梁平年畫”入選了人美版教材,西苑小學“梁山燈戲”優秀曲目從2018年—2020年連續3年獲全國小梅花薈萃原創類最佳節目獎,禮讓初中“草把龍”表演獲合川區第二屆群眾文化演出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一等獎……眾多的榮譽匯聚成了梁平區校園在非遺文化傳承的縮影。
梁平區教委處透露,接下來,梁平區將以“非遺”文化作為學生美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緊密貼合各學校“雙減”工作的實施,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并逐步形成涵蓋全區中小學的非遺校園傳承科學教育體系,開辟可持續發展的校園非遺傳承之路。(文圖/叢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家鄉的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表演:學生分組進行傳統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演: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舞蹈,欣賞并進行互動。分享心得:學生分享繪畫過程和心得體會,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學生的聽音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新,更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互動話題: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