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遺與旅游的結合增強了游客的文化體驗,同時也為非遺“活”起來開辟了新路徑。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項目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也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既有利于旅游的發展,也有利于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傳播。那么,“非遺+旅游”的模式有哪些?
非遺+研學
研學式旅游是繼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后的一種新文化旅游方式。將非遺與研學體驗結合起來,不僅是一次親身感知非遺文化的過程,是一段更為刻骨銘心的旅行體驗。比如彝族刺繡、傣族慢輪制陶、麗江東巴造紙等多元化的旅游體驗項目應運而生,充分滿足了研學旅游的體驗性和參與性。而韓國和日本,中小學生體驗非遺、民俗活動都設立了相關的規定。韓國把這些經歷體驗作為考試的重要依據,日本增加傳統音樂課程的比重,還提倡學校組織傳統文化教室,開展傳統文化培訓和體驗活動,由此來感受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從小就激發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這也是日本人和韓國人能夠自發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原因。
非遺+文創
文化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石和載體,是沉淀著獨特底蘊的寶貴資源,要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并將其轉化為創意產業的動力源泉,提高競爭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創意源泉。文化創意產業也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其供了創新機制和融入現代社會的平臺。結合兩者,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價值將其轉化為創意資本,不僅提升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也賦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活力。
非遺文化源于生活,還要回歸于生活,不能只作為藝術品“掛在墻上”,還需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和節奏。目前我國非遺傳承尚有明顯的薄弱之處,通過文創的方式,讓非遺走出博物館,來到人們身邊?!耙怨湃酥幘兀_自己之生面”,有了非遺創造性轉化的邏輯起點,非遺的創新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寬度。非遺不是原封不動的固態保存,要融入生活,創新發展,只有被公眾所認識、消費、欣賞,重建中國式美學意境,才是非遺活態傳承的最佳方式。
非遺+直播
近年來,網絡直播在非遺傳播當中的重要性已經愈發顯著,所取得的效果也十分良好,尤其是收獲了一大批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喜愛。網絡直播突破了時空和地域限制,讓天南海北的觀眾都能同步欣賞到非遺展演;此外直播也讓非遺借助互聯網進一步創新,產生更多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文化產品。正是由于非遺進駐數字化世界,如今在文旅融合方面,非遺也開始展現其獨特的影響力。網絡直播為古老藝術注入了活力,網絡直播平臺為戲曲作品、戲曲演員提供了跨地域表演舞臺。不同于劇場的單向傳播,網絡直播平臺的互動性,實現了戲曲傳播的雙向互動。當然,“非遺+直播”需要深度融合創新,不僅僅是傳播渠道上的創新,在內容探索上也需要深度融合。
非遺+民宿
在內容時代,不同于非遺與其他空間形式的融合,民宿從本質上來說作為一種居住空間產品,處處要同消費者的身體與思想接觸和交流,因此,其所承載內容的獨特性與體驗感才是核心競爭力。而當非遺遇上民宿,民宿所蘊藏的內涵早已不僅僅是居住,而是承載了民族文化。非遺從根本上來說是嵌入在當地生態與社會文化脈絡中,作為與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文化事項,是其思想脈絡與行事邏輯的起點與終點。將民宿與非遺嫁接起來,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資源,推動非遺和民宿融合發展,使傳統的非遺文化與時尚的產業有效對接,讓游客全方位感受非遺的魅力,體驗當地獨特的民宿文化,進而推動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家鄉的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表演:學生分組進行傳統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演: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舞蹈,欣賞并進行互動。分享心得:學生分享繪畫過程和心得體會,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學生的聽音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新,更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釉掝}: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