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渡花燈進霧本桃花源
彌渡的花燈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彌渡人的驕傲。
“花燈之鄉”、“民歌之鄉”、“小河淌水的故鄉”、“全國文化先進縣”……這一系列的標簽曾一度成為彌渡人對外介紹家鄉時常常提起的熱詞。如今,彌渡著力挖掘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著力保護傳承以彌渡花燈和民歌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出彌渡“非遺”進景區,讓彌渡花燈在景區“活色生香”。
彌渡花燈進彌渡“東谷梨花”景區
游客劉先生在賞完2022年東谷梨花節后感嘆:“我本來是沖著'民歌之鄉'來的,沒成想花燈這種有意思的表演也一并在景區看到了。花海、歌海,再加上這么有歷史厚重感的花燈,這一趟來得實在是值了。”
文化遺產工作重在“傳承”和利用。用好彌渡花燈、彌渡民歌這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各景區植入花燈、民歌等特色民族文化元素,以參觀非遺表演、參與非遺體驗等方式,將非遺與旅游景區融合,提升景區的文化內涵,為旅游發展提供新而持久的引擎動力。同時,也讓文化遺產“活”在了當下。
彌渡花燈進小河淌水?白崖城景區
2021年,彌渡確定了建設名副其實的“小河淌水?幸福彌渡”的目標,“泡溫泉、品美食、賞花燈”成為了彌渡文化旅游的新熱詞,以特色文化挖掘利用+旅投公司運營+景區景點管理+旅游線路推出+A級景區創建為抓手,全力打響“小河淌水”旅游品牌。
彌渡非遺進小河淌水?密祉景區
2021年9月,彌渡縣成功創建并掛牌“小河淌水?密祉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22年3月功創建小河淌水?天生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小河淌水?白崖城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創建在穩步推進。
同步推進的“非遺”進景區——讓彌渡的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景區碰撞融合,正在豐富游客的文化旅游體驗,為鄉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彌渡花燈進小河淌水?天生橋景區
未來,彌渡還將精心組織文化進景區、非遺進景區等系列活動,繼續推動文化遺產與旅游的不斷融合發展,讓“非遺”在旅游中“活”起來,得到活態傳承,得到強力彰顯。同時,用文化塑造旅游景點的靈魂和內涵,讓文化因旅而彰,實現“聽著民歌逛景點,賞著花燈游彌渡”,打造出真正人文薈萃、文化繁榮的詩意的“小河淌水”彌渡旅游景區。
文 /滿天 李曉玲
圖 /縣文化館 苴力文化站 密祉文化站
編輯 /許亞青
責編 /向曉英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
近日,「中博熱搜榜」2025年第一季度熱門工美非遺類博物館榜單公布,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榮登第11名!「中博熱搜榜」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此次榜單還首次引入“ChatGPT指數”“DeepSeek指數”等AI大數據模型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