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刀真槍全靠實力,一招一式絕對精彩!”在濃厚的元宵節氣氛中,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的虎年非遺文化展演在黃旗東村的文化廣場上再次拉開序幕。隨著密如雨點的鑼鼓伴奏,兩位表演者身著八旗服裝上場,分別手持“真家伙”對打,你來我往,春秋刀七式、雙手帶五式、路花三節棍六式、虎頭鉤六式等套式輪番上陣,現場激烈火爆,從十里八村專門趕來觀看的村民們掌聲不斷,喝彩不斷。“每年不看上一、兩回‘黃旗武會’,干起活來都感覺沒勁頭。”再次觀看演出的村民李友明開心地說。
不僅豐寧黃旗一地,在灤平縣火斗山鄉大店子村,非遺民俗“掄花”表演也是遠近聞名。早在清康熙年間,大店子村梁氏世祖從山東遷移此地,為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祭祀“火神”希望免于火災而進行學習表演,流傳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
“掄花”表演時,幾名民間藝人將木炭和碎鐵片一起放到掛在花架上的幾個花筒中燃燒,再合力掄起花架,使花筒內升溫并向四周甩濺鐵花。一時間,或“流星”閃閃,或“小魚兒”飛竄,或形成一座美麗光線交織的光環,整個場地中央金花四射、流光溢彩,遠處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金缽倒扣在地上發出萬丈金光。“哇!真是太壯觀了!”觀眾群中不斷發出聲聲贊嘆。
兩對龍鳳旗、一對黃鑼傘頭前開道,黃鑼傘下紅色豎幅上印十三架背桿表演名錄。多位成年男子分別單架、雙架或三架著扭童,列隊前行,全出共有“麻姑獻瑞”“鐵弓緣”“花為媒”“算糧登殿”“回荊州”等十三出――在寬城滿族自治縣,傳統的背桿演出迎來一波又一波的群眾前來觀看。“背桿頂上站的小朋友累不累,他們站那么高害怕不害怕?”“他們穿的衣服、化的妝可真漂亮!”第一次看到背桿表演的多多小朋友興奮極了。
元夜良宵,皓月千里,無鬧不歡,祈福迎祥。作為春節的“壓軸大戲”,在元宵節之際,紫塞大地上花燈千樹如星如晝,非遺展演樂無窮,人們紛紛走上村頭、街口,在鑼鼓聲中,喜鬧元宵佳節。
承德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豐厚深邃,特色明顯。目前,全市活態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項目,涵蓋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所劃定的10 大類,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3人,省級非遺傳承人43人,市級非遺傳承人113人。近年來,為使各項古老的民間藝術不斷繁榮發展,承德市以傳統佳節、假日為契機,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以“惠民、樂民、育民”為宗旨的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春節期間,全市進行展演活動就超過了百場,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更為深入人心,且不斷煥發出了新的活力。(經濟日報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關鵬玉)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新,更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互動話題: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