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6月6日訊(通訊員楊路平全媒體記者劉鎮東)“大家看到的水缸、煮鍋、紙模、錘搗臺、抄紙槽就是我們桑皮紙的重要制作設備……”近日,在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校內非遺桑皮造紙手工坊正式“開張”,迎來了第一批參觀嘉賓。大家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手工坊,詳細了解了桑皮紙制
長安小峪管護站向西500米 有一處黃泥土墻、青磚飛檐 的別致小院 屋內陳列著用泥土塑制的藝術品這就是魚化泥叫叫制作技藝傳習所 魚化泥叫叫 又稱“戲人”、“娃娃哨” “魚化寨泥塑” 是一種彩色的低溫陶玩具哨子兼有音響和觀賞雙重屬性 因吹起時嗚嗚作響、委婉回轉 故
“一邊照顧家人,一邊在閑暇之余做點苗繡賺些錢,還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舉多得?!痹谫F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繡娘田茂媛說,自己會技藝、能設計,生活過得紅紅火火。當地積極建設松桃苗繡非遺工坊,讓4800余人學會技藝、居家就業。 2021年以來,文化和旅游部會同人力
羊城晚報訊 記者馬思泳、通訊員荔宣報道:觀演出、吃湯圓、猜燈謎……廣州市荔灣區的元宵節節慶氛圍正濃。4日,2023年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元宵節主題活動舉行。一場場精彩文化表演展現嶺南文化底蘊,一個個非遺文化攤位吸引男女老少駐足,一碗碗
菏澤木雕等10個項入選菏澤市“十佳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典型項目”。原標題:菏澤市“十佳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典型項目” 本報訊(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杰)為貫徹落實《菏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價值和重要作用,市文
原標題:田靜委員:傳承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在全國政協委員田靜眼中,泥與火的交融,造就了充滿魅力的全國非原標題:田靜委員:傳承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在全國政協委員田靜眼中,泥與火的交融,造就了充滿魅力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紫陶;而對建水紫陶制作技藝的“傳”與“
原標題:非遺傳承助力鄉村振興 非遺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在推進鄉村人才、產業、文化振興及完善鄉村治理等方面,如何發揮鄉村非遺的作用,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請您與我們共同思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
原標題:非遺,與鄉村振興相互助力 *本文為《半月談》2022年第23期內容 非遺,關于一人、一物、一地,往往在不經意間化作一縷鄉愁,觸動人內心深處的柔軟。千百年來,非遺與鄉村同命運、共興衰,結下了不可分離的緣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非遺元素無疑將給鄉村
“白馬山高鎖煙雨,最美茶園藏腹中;鐘靈毓秀孕碧翠,茗香榮耀譽廣東。”11月10日,封開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坊正式掛牌,這也是封開縣首個掛牌的非遺工坊。 封開縣文廣旅體育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領導為《封開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
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推動涼山非遺特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幫助涼山非遺走出去、活起來,4月18日至22日,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機關黨委書記王勇、非遺科科長姚永梅的帶領下,在各相關縣(市)文廣旅局的支持下,負責“成都手作”運營的四川省老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