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威涼州區非遺文化有“聲”有“色” 武威涼州區非遺文化有“聲”有“色” 涼州攻鼓子 截至2022年12月,武威市涼州區已公布6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9項、市級41項、區級11項;擁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省級傳承人10人,市區級
上個月還在感嘆我的被子從秋天用到冬天依然很夠用,這周就剛加了一床厚被子在上面,薄的扛不住……因為寒冷,這個季節常居我最討厭的季節之首! 說起來應該除了這個季節,也沒有別的季節可討厭了。 在這個氣溫低迷、太陽吝嗇的季節,唯獨還有一件事可以讓我朝思暮想、興奮不已: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五批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人民政府批準省文化和旅游廳確定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2項、174
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公布批準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
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文商(酒)旅融合,支持特色餐飲、旅游商品、演藝娛樂等加快發展,積極發展康養旅游、非遺旅游、自駕露營等新業態。 “貴州非遺文化豐富多彩,報告內容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非遺文化的高度重視,我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貴州非遺文化的保
走近你,傾聽你 主持人:悠揚 嘉賓:張義蘋 省人大代表,黔東南丹寨縣卡拉村蠟染“藍錦染藝”創始人 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文商(酒)旅融合,支持特色餐飲、旅游商品、演藝娛樂等加快發展,積極發展康養旅游、非遺旅游、自駕露營等新業態。 苗族蠟染是傳承
澳大利亞青少年體驗貴州非遺文化 國際在線報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費菲):作為2019“中國旅游文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澳大利亞青少年體驗貴州非遺文化 國際在線報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費菲):作為2019“中國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悉尼中國
“虎”賀新春到,劍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手工藝人施展技藝所長,創作了各類虎元素非遺作品,喜迎虎年。在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烘托出了濃濃的年味兒。 苗族剪紙俗稱“繡花
這兩天,來自北京、上海、山東等全國八個城市非遺工作者聚集在溫州,探討如何讓非遺走進尋常百姓生活。 近年來,溫州也一直在努力破題,并摸索出了一套“溫州打法”,包括邀請非遺志愿者帶社區群眾,以非遺材料包活化非遺傳承,如今溫州又把這個1變成了100,推出了“甌越非遺
溫州甌窯青瓷,是我國最早的青瓷體系之一。瑞安陶山以甌窯文化展示與傳承為主題,打造甌窯古鎮項目,重建“龍窯”。目前“龍窯”的主體工程已完工,計劃于今年7、8月份投入使用,屆時,千年甌窯燒制技藝將展現在大家面前。 走進陶山鎮豐南村,一道長30米、寬3.2米、高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