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高鎖煙雨,最美茶園藏腹中;鐘靈毓秀孕碧翠,茗香榮耀譽廣東。”11月10日,封開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坊正式掛牌,這也是封開縣首個掛牌的非遺工坊。 封開縣文廣旅體育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領導為《封開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標識和集中反映,蘊含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特有生產生活方式、智慧和思維方式,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碼。它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智慧的象征
6月11日上午,為期20天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海南省宣傳展示暨第二屆三亞南山非遺節在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開幕。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在全省設立海口、三亞、儋州三個片區會場,以
文/章莉莉 責編/王艷玲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運營總監。 研究方向:非遺手工藝、視覺傳達、公共藝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手工藝蘊含著中國文化的視覺基因和審美意境。非遺來源于日常生活,更應當回歸于當代生活。如何幫助非遺手工藝
中新經緯2月8日電 “文旅之聲”微信號8日消息,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明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測算標準為每人每年2萬元,地方可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評估結果和財力情況,適當增加或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在皖北臨泉,人們除了趕大集、備年貨,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活動也活躍起來。農歷臘月二十八的上午,陽光明媚,溫暖如春。臨泉縣長官雜技小鎮花戲樓門前的廣場上歡聲笑語,鼓舞悠揚。一場具有皖北濃郁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肘閣表演熱鬧舉行,《花木蘭從軍
縱覽客戶端訊(康瑞珍 通訊員趙麗蘋、王欣欣)為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帶給廣大群眾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1月14日,2023年河北省“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在河北博物院正
“‘封’和‘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概念,所謂‘藏諸名山,以待后人’,是用封藏的形式等待時間歷練,生命成熟。”3月4日,二月二龍抬頭,2022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在酒城瀘州舉行。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在線觀禮,感受中國名酒瀘州老窖“春釀”和“封藏”
6古琴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非遺中國重慶瑰寶,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瑰寶它以其歷史久遠非遺中國重慶瑰寶,文獻瀚浩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詩經尚書等文獻中都對這一藝術形式有所記載2003年11月非遺中國重慶瑰寶,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