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2月3日電題:靛藍色的傳承:非遺手藝讓她們走得更遠 新華社記者田德豐、崔曉強 一條長7.4米、寬2.2米的靛藍色染布上,白色線條勾勒出的胡同、四合院等建筑元素,在暖色燈光下栩栩如生。在北京一家咖啡店,巨幅蠟染裝飾令人耳目一新,“以蠟防染”的苗族蠟染
成了! 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
2023年春節將至,海南將成為國內熱門旅游地。來海南旅游除了可以領略迷人的風景外,還可以來一場美食之旅,感受最南端不一樣的年味。說到海南的美食,不得不提非遺名錄里傳統技藝烹制出來的美食,非遺美食品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道,還有歷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美食經久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13日,海南“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海南省博物館拉開帷幕。據悉,今年,海南“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內容包括藝術展、線上直播、尋“遺”課堂、線上知識問答等,內容豐富、精彩紛呈。一大波精彩活動來襲, 6月、7月
榮寶齋里“撣”福字 在一方書桌上,固定好木版,擺放好耙子和刷子,再準備一打宣紙……北京市榮寶齋木版水印工藝坊研學體驗課程老師方芳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農歷兔年前夕,榮寶齋前門大街店舉辦木版水印技藝體驗活動,邀請市民游客感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木版水印技藝的獨
原標題:海南周刊 | 海南非遺美術展:白珪古遺生日月 王英姿 《稻花香里唱豐年》(剪紙) 文\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創造一方文化。 偏居南溟、氣候獨特,海南人民因此發展出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時間奔涌向前,想要不被磨滅印記,須得悉心保存
圖為昌江民族中學,學生在跳竹竿舞。凌楠 攝 圖為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黃玉英在制陶。凌楠 攝 圖為黎族阿婆在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內向游客展示黎錦技藝。潘達強 攝 圖為20歲的黎族小伙張俊揚在五指山黎族織錦傳習所學習織錦技藝。符宇群 攝 通
圖為昌江民族中學,學生在跳竹竿舞。凌楠 攝 中新網海口1月2日電 題:在“守藝”中創新 海南非遺“活好了” 作者 符宇群 凌楠 張茜翼 “掌握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不僅能對外展示我們的民族文化,還能憑手藝獲得收入。”在海南五指山黎族織錦傳習所,20歲的黎族小
6月22日,“跟著非遺逛海南——2021海南非遺研學發展大會”非遺研學成果發布會暨資源推介會在海口舉行,對79件入選非遺研學創意設計大賽的作品進行頒獎。 這次活動是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推廣的系列活動之一,也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1日訊 (通訊員 蔡曉陽) 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群眾參與熱情高漲。8月9日,濟南市中海環宇城“非遺集市”熱鬧開市,我市10余位非遺傳承人現場進行展示展銷、互動交流等各項活動,吸引了附近社區居民近1000人前來觀看、體驗非遺技藝,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