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報社·泉州通客戶端12月13日訊(泉州晚報記者 王金植 通訊員 許僑鑫)11月29日,包含鐵觀音制作技藝在內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泉州共擁有世界級非遺6項,也是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三大類
中新網北京新聞1月19日電 (杜穎 安格)今天,在國家級非遺項目白紙坊太獅歡騰的舞動中,2023年“北京中軸非遺潮薈”活動亮相北京中軸線,集中展示京派剪紙、彩砂工藝、北京雕漆等非遺手工技藝項目,以及相聲、快板、京韻大鼓、西河大鼓等曲藝項目。 本次潮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1月14日,“京韻·婺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北交流展”,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開幕。展覽薈萃北京、浙江金華兩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0余個,220余件展品盡展南北非遺之美、非遺精品之韻和大國工匠之精神。 策
(記者 陳健男 通訊員 杜穎 安格)瑞兔獻瑞萬家樂,謙祥益中非遺傳。1月19日,在國家級非遺項目白紙坊太獅歡騰的舞動中,2023年“北京中軸非遺潮薈”活動在剛剛完成修繕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謙祥益絲綢店舉辦。 “非遺過大年,中軸迎新春”。本次潮薈活動由
方寸之間,小室有乾坤 靜默之間,悠悠訴時光 深藏在十三巷里的臨夏八坊非遺館 一處靜謐之處暗藏玄機的地方 打開臨夏文化之門 傳統與風雅伴隨而來 從踏進青石板的此刻開始 歷史文化交融與重合,臨夏自古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大家庭,正是如此,這里集結了多元的文化瑰寶。 河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22日訊 (記者 張春婷)“當時我選擇留在大洋彼岸,目的就是想著把自己家鄉的傳統面塑技藝推廣出去,讓中國面塑藝術在大洋彼岸落地生花。”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時莊村面塑藝術大師時振山說。 他是把中國傳統民間面塑技藝帶到美國洛杉磯的第一人
轉自:荊門發布 走 進 荊 門 非 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人“記得住的鄉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在全社會形成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的良好氛圍,荊門市群眾藝術館、荊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積極策劃,精選全市非遺項目,邀請非遺傳承人,制作推出系
一直以來,農博會農產品都是主打。在日前開幕的2020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其中湖南雨花非遺館算是最特別的存在。不同于其他版塊展區上大采購的氛圍,湖南雨花非遺館展區內彰顯著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在300平的展廳內,不僅有江永女書、竹編、非遺親子游等非遺文創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非遺傳承人指導孩子制作年畫。人民網 張玉峰攝 手握“拳刀”,凝神靜氣,木板之上細致挑刀、修邊……臨近春節,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美琦更忙了。 “瞧,是不是很有年味?”1月18日,在工作室里,陳美琦端起一塊刻有兔子造型
6月24日,“非遺夜市”明月湖市集開市,現場進行民俗展演。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6月24日電 (記者 崔佳明)“激發非遺活力,創造美好生活。”為期6天的江蘇揚州好運集·非遺夜市24日晚在明月湖、虹橋坊兩地同步開市,這是當地文旅部門用非遺文化在夜間集市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