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1日獲悉,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調整后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共3154個,其中重慶44個。 記者注意到,重慶入選單位,多是區縣文化館、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非物質文化遺
12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網發布了《關于“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推薦名單的公示》,全國共有66個案例入選。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聯合印發《關于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明確在非遺助力
由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監制,中國非遺項目(蜀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康寧授權的“康寧蜀繡數字藏品”9日起上線發行。 康寧在進行蜀繡創作。重慶渝康寧蜀繡研究院供圖 蜀繡作為巴渝非遺技藝代表性項目,在巴渝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次發行
原標題:茶科普 |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參加申遺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喜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
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合川橘餅制作技藝”“川劇臉譜藝術”等7個項目入選,內容涉及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兩大類。 合川已有2300多年歷史,三江匯流,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文化傳承綿延不絕,歷史遺存俯首可拾,名人典故不勝枚舉
當技藝遇上創意 竹編遇上寬窄院 就成為生活里無處不在的舊時光情懷 ..... / 6月13日,道明竹藝公司受邀參加成都非遺寬窄院舉行的“愛技藝·愛生活”——2020寬窄非遺購物節,非遺道明竹編在成都寬窄巷子進行為期半個月的作品展示。穿越時空,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
仲夏周末的清晨,微風拂過,竹浪翻滾,茂密的慈竹林里傳來一陣陣敲擊聲。余定濤、李彬夫婦正在選竹,他們用刀背敲擊竹筒,多年的竹編經驗讓他們能一眼認出中通外直、綠意濃厚且均勻的“一年青”,更能聞聲判竹,通過敲擊聲的清脆或沉悶,判斷出竹筒內纖維的粗細,來選取適合編織的
農歷兔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各地都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在“中國漆籃之鄉”——永春仙夾鎮龍水村,擅長竹編技藝的匠人們現場編“福”字,賀新春,以當地特有的非遺技藝迎新年 。 不支持的音頻/視頻格式 請試試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選竹、開竹、破篾、編制……一道道細致入微的工序下,精美的竹畬籮誕生了。 竹編遍布南方各省,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并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是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 手藝人在開竹,從枝溝正中進刀一破為二。 客家地區多為山區,竹林資源豐富,當地
為做好四川省非遺館常態化活態化展示,為非遺傳承人、社會大眾、非遺保護工作者搭建一個深入了解、認識、普及非遺知識的平臺,四川省非遺館將陸續推出傳承人講展、非遺“藝”起學、非遺大講堂、非遺雅課、跟著節氣生活、非遺觀影會、四川黃河流域非遺展活態展示等系列主題活動。